新冠疫情因為來得迅猛,除了考驗各國政府防止和因應疫情擴散所做各項政策的即時性和有效性,醫療體系與設施的專業性和整備度;也同時顯現當地民眾對於封城、居家隔離、社交隔離、民生物資短缺與價格上漲,以及放無薪假、收入減少或失業等經濟生活困頓的社會現狀的反應模式。亞洲國家人民多數比較逆來順受,配合政府調整生活方式。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民眾上街遊行,抗議政府封城,高呼情願病死也不要餓死。美國更出現全球罕見的現象,就是百業蕭條下,槍枝生意卻逆勢上漲,代表民眾對於前景的不安而求自保。也因為缺乏儲蓄的習慣,一旦有任何工作上的變動就會成為斷炊的噩夢,這使得在4月17日為止美國人民登錄失業救濟的人數超過2千2百萬人,表示他們因應經濟蕭條的彈性很小。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有著與東方或亞洲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於宇宙天地的認知與中國文化差異巨大。前者講求分析、理性和人與自然的相對性;後者著重於統合、感性和人與自然的融合性。這次疫情爆發了另一個危機,就是歐美多國政府對於中國的交相指控,似乎將一個屬於科學和醫療的議題變成泛政治化的貪婪需索,阻礙了國際間聯合抗疫、互助合作的機緣,殊為可惜。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音檔中聽到太陽盛德導師教的一個撇步:當對方以不好的態度對你或需要你替他解決問題,你可以先輸給他正能量。如何做?例如對方在指責你,對你頤指氣使,你先對他點頭微笑,緩和氣氛和情緒等等,就容易去因應對方原來的不友善。當對方請教你難題並試圖解決問題時,與其立即陷入問題情境中,不如先帶動對方正面的態度和情緒,例如那件事情涉入的人事物的一些優點、好處或某些利益等。回頭再來看這個問題,好像就沒有那麼嚴重或難解。如果自己正能量不足以協助對方解決問題,很可能很快就一起陷入泥沼,於事無補,也讓自己被負能量所障。
過去曾試著蒐羅一些會產生所謂的正負能量的態度、情緒或人格特質的名詞。或可搭配本文所談的內容,再次分享就教於大家。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吃五穀雜糧,每天除了睡覺以外,至少15~16小時會接觸人事物,即使是家人也會因為對方當天的情緒或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互動模式和結果,誰說自己一整天一定能保持平穩愉快的心情呢?修行人最大的考驗就在於當外境來時,尤其是接觸到不如人意的人事物時,如何自處或者和對方互動,始終保持平靜沉穩的心情,淡然卻平順地處理,就顯功力了。
經常聽說某人因為一個喜訊太高興了而心臟病發,送醫急救。即使一個大喜的外境,因為心隨境轉過於猛烈,而造成身體不適,更何況一個逆境?自己曾有許多經驗,一件事情不如意時立即感覺心煩氣躁,情緒大受影響,以至於思考或說話無法氣定神閒,衝口而出的話經常說錯,但已經後悔莫及;即使沒有說錯話,也因為聲調提高、速度變快而顯得咄咄逼人,給人不舒服的感覺,這樣的毛病直到不久前才完全覺知是一種要不得的壞習氣,真是後知後覺呀!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天從許多國際新聞媒體看到一個有趣卻諷刺的現象,就是人類各大城市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而陸續封城後,在城市街上出現許多久未看見的動物,例如義大利威尼斯運河發現水母,觀者無不嘖嘖稱奇。人類禁足在家,噪音、廢氣等汙染減少後,許多動物可以放膽進入城市奪回久已失去的活動空間。
我們從小就接受的一個觀念是「人定勝天」,例如大禹治水等古人與自然搏鬥,最後利益眾生的故事。這樣的概念很容易產生人類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征服自然,巧取豪奪自然資源為人所用(卻只為私利,不見得利益眾生),而產生了不可一世的傲慢心態,並且越演越烈,讓地球已經到了失去永續發展契機的關鍵點。最為典型的自然破壞就是森林砍伐,讓昆蟲、動物等因為失去棲地而瀕危;為口腹之慾或所謂治病而殺戮鯨魚或取得犀牛角等等。根據2014年一項研究的說法,目前地球物種滅絕率是沒有人類時的1000倍。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常有一種感覺,就是要將長久議來的習氣革除,成為自己希望的好樣子,並且能一直維持,成為好的習慣或氣質,就須要始終保持覺性,不姑息自己。但我們常常只有五分鐘熱度,對於心性和行為的改善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若要修身還是需要「執著」,這與「我執」有不同的意義。
平日在順境時脾氣好修養好,不見得真的好。當不如人意的外境現前,就在考驗修養的紮實度。今天〈幸福趨吉卡〉中「守身口意」牌卡提醒我「火燒功德林」確實是通不過境考的結果,將過去難得累積的德資糧一下子就消耗了,需要警惕。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published by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on 2020.04.19 the total Coronavirus cases worldwide were 2,361,482 and the deaths 162,044. What astonishing these figures are! It’s a pity that the US cannot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virus in the beginning and control the pandemic afterwards. Sadly to say that President Trump openly tweeted and said on the press conference Coronavirus was like a flu nothing to worry about, and passively make any active measures from 2020.01.22, the 1st case recorded, throughout March.
It’s been proved necessary on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that wearing masks can better prevent the spread of virus. Unfortunately, it’s been ridiculed by western people, and some of them even attacked Chinese on street who wore masks. Now we se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Europe and N. America wearing masks, although it’s been too late, and some countries have not yet made it mandatory.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的長官在Line上分享了一段文章,開頭一句話就是:言宜慢 心宜善。自己非常清楚「言宜慢」這句話就是長官為何要和我分享的原因。因為一直以來,長官經常提醒在想講話前先停止3秒鐘,不要衝口而出,後悔莫及。
據稱西漢劉賀任皇帝時,王吉上呈「奏疏戒昌邑王」,全文是:言宜慢 心宜善 行宜敏 骨宜剛 氣宜柔 志宜大 膽宜小 心宜虛 言宜實 慧宜增 福宜惜 虞不遠 憂亦近。王吉曾在劉賀為昌邑王時任職中尉。《奏疏戒昌邑王》是漢昭帝死後,昌邑王劉賀被立為皇帝時,王吉所上的奏疏。奏疏全文雖然很長,但最經典的就是「言宜慢 心宜善」,並被王吉立為王府家規,使得山東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許多劫難,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35個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確記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台灣一直維持相當穩定的控制狀態,中國大陸也已開放武漢對外交通,韓日新加坡等國雖有新的各類確診病例,但和其他亞洲各國似乎都沒有在國際新聞的強力播報追蹤雷達下。反之,各大小媒體每天都在放送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有關確診病歷及死亡人數的統計,看著節節攀升卻仍沒有到高點的數字令人驚心也擔心。
有一個現象證明兩岸華人對付新冠肺炎做法的正確性,也為海外華人在西方國家受欺負和歧視吐了一口窩囔氣,那就是西方各國政府包含新加坡政府在內,逐漸明令在公共場合戴口罩,以防止已得病但不自知的患者到處傳播病毒。如果這些國家的政府和民眾沒有在年初疫情剛在武漢爆發封城時,抱著隔岸觀火、幸災樂禍,完全不當回事,並恥笑人人戴口罩的模樣,而是早做準備,虛心了解兩岸政府防疫的做法和原由,應該不會從三月開始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更遑論後面接踵而來的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嚴重影響,可悲可嘆。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收聽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有關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的經文講解。提到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佛法切磋,佛印禪師一幅對聯留言:「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真是給蘇東坡自認為禪定功夫進步的沾沾自喜一記當頭棒喝。蘇東坡與佛印禪師間的小故事充滿禪機和趣味,顯示一位當代文人,從紅塵俗世的角度看,因為才華橫溢,經常受到各方人士的讚譽和欽慕,習慣被別人吹捧,當出世的佛印在言談機鋒間給出真話,蘇東坡覺得難以承受,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是俗世之人呀。
具有「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社會化的要件和必然結果,這應該是佛家所說的「分別我執」,是後天形成的對「我」的認知,用來和「別人」區別,以作為應對進退,界定義務和爭取權利的基礎。「俱生我執」則來源於無始以來的「自我」或深層意識,這應該就是輪迴轉世始終跟著一個人的「靈魂」吧?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20年前有一位長官經常跟屬下說:想在工作上得到長官的嘉許,要有更大的發展,就要先去做比目前高一層職務的工作。也就是現在是科長,就要主動去替組長擔負工作,替組長分憂解勞,站在組長的角度和高度去檢視自己的交辦任務是否做到位,能提供組長專業建議,提醒他可能疏忽的地方等等。當自己成為組長可以信賴的部屬,協助提高組長的績效,也容易被組長的上司看到自己,水漲船高,當有職缺出來,第一個被推薦的人應該就是自己吧。
這樣的忠告一直記在心上,也始終奉行,老實說從中獲益匪淺。一路勇於任事,替直屬老闆分憂解勞,雖然多做許多事,但學習也不少。因為視野擴大,做出來的計畫案或報告書總能獨樹一幟,言之成理。一路過關斬將,在資策會不是資訊科技專業,也做到研究所副所長職位。
yyyueh1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