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太陽盛德導師也不斷告誡超級生命密碼系統的學員們,要成為善良的人並經常行善。但是究竟如何行善,才能讓接受者確實得到善意的授予並且心生歡喜?這好像是一個可笑的問題,但當我們仔細思考其中施與受的過程,就不難發覺「行善於無形、尊嚴地接受」,其實並不容易做到,須要行善者有智慧地思考如何讓接受者甚至不知道在接受別人的贈與。
曾聽到一個故事,一個小朋友家境清寒,剛開學時為了面子每天中午帶個空便當盒。當大家爭先恐後地蒸便當吃午餐時,他就去上洗手間然後灌飽開水,算算時間同學們差不多吃完飯了再回教室。就這樣重演了一段時間。有一次他又這樣回到教室,正要收起便當盒發現便當盒很重,打開一看裡面滿是食物,看看同學們,沒有人理他,他就高興地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事後他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他的情形又不想造成他的窘迫感,就在他上離開教室時,每個人分給他一些菜餚,就有了一盒的便當菜了。
有一個行善於無形的故事更為經典。二次大戰期間,美國一個鄉間有一戶人家的女主人在廚房看到一位穿著西裝的男士在門前徘迴。一看就知道男士飢腸轆轆但又不好意思敲門求食。女主人開門出來和男士寒暄,並問他能否幫忙將門口的一堆木柴搬到院子的另一角落。男士豪不猶豫地脫下外套就開始搬木柴,不一會功夫就滿身大汗。這時候女主人建議男士休息一下到屋內喝杯茶吃點點心,男士當然欣然接受。二個回合過去,男士完全搬完木柴,女主人邀請男士吃了一頓豐盛的食物,就這樣男士滿足地離開。女主人看著角落裡的木柴微笑,因為她的木柴已經從這一角落搬到那一角落好多次了呢。
小學時曾讀過「不食嗟來食」的文章,出自禮記‧檀弓下篇,意指「不敬不食」。台灣社會中有許多慈善機構已經建構出一套施方與受方的作業模式,雙方常常不會直接接觸,因此沒有那麼明顯的互動方式有無不當的議題。即使這樣,我們還是須要檢視自己的存心是否完全無所求、不居功、不彰顯或不強迫。
在超碼系統中學員有許多機會透過懺悔發願來行善,去利益特定人或某些眾生,因此我們的發心是否純正無私當是需要自我檢視的重點。如果更豁達地想,人生無常,生命能有幾何?對於以媛來說,靈命超脫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追求,其次希望身心平衡、舒適和淡淡的喜悅;至於物質的擁有就在自己的努力下求取簡約夠用即可。以媛知道要達成這樣的人生期許並不容易,仍然需要求得身心靈聚足才能享有上面的滿足。就讓以媛追隨太陽盛德導師,督促自己每日精進如法實修。來欣賞「人生幾何」這首好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ds7ikNT7o&list=RD4wwHV4cae_Q&index=12
百花雖好终究響 驪歌
人生精彩總還會 永隔
千山萬水情 人生幾何
邀戲碼入夢探 如何
看懂了就會把握 每一課
聖凡皆如意 人生幾何
行住坐臥間 曉準則
夜深人靜時 知如何
人生實難得 貴真樂
切莫常惹氣 思维要摺
內心盤算間 懂解渴
談笑風生中 心可测
花開花謝間 珍重聚合
有時想無時 人生幾何
望枝頭 學會取捨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幾何
人生實難得 貴真樂
切莫常惹氣 思维要摺
內心盤算間 懂解渴
談笑風生中 心可測
欲常問天則 從不賒
在愛中共振,在感恩中連結。
打造精彩生命,共創美好未來。